一百多年前,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,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.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《月光曲》,传说是这样谱成的. 有一年秋天,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,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.一天夜晚,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
充满了无限的愁思,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行起来.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.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.于是精明的出版商即以“月光曲”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“故事”.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,
《月光曲》原名《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》,又名《月光奏鸣曲》,创作于1801年,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.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:第一乐章,那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,忧郁的思绪.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,也像憧憬
贝多芬( 1770年 1827年)德国著名音乐家.他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一座美丽的城市波恩.他与祖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同名,祖父是一位在莱茵街乃至波恩城都十分受人尊敬的宫廷乐队的指挥,父亲约翰范贝多芬是一位宫廷高音
乐圣贝多芬的《月光曲》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.那一年贝多芬在信中承认他对耳疾的恐忧.他在一封信中还写道:“我现在正过着一种稍微愉快的生活,这种改变是一个爱我,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,迷人的女孩带来的……不幸的是,她不是我
1801年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,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”,而冠以《月光曲》之名.这是一首享誉世界的名曲.
你好!关于这首贝多芬《月光奏鸣曲》之所以被称为“月光”,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(1799~1860)把此曲第一乐章比作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耀的湖面上荡漾的小舟一样”而来的.“月光”这个名称使这首钢琴奏鸣曲成
19世纪上半叶,一位德国音乐评论家发表文章,说贝多芬的《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》使他联想起“瑞士琉森湖上水波荡漾的月光.” 于是出版商即以“月光曲”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“故事”. “一天晚上,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散步,忽然
是的. 有一年秋天,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,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.一天夜晚,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,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,弹的正是他的曲子. 贝多芬走近茅屋,琴声突然停了,屋子里有人在谈话.一个姑娘
《月光曲》原名《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》,又名《月光奏鸣曲》,创作于1801年,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.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:第一乐章,那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,忧郁的思绪.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,也像憧憬